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分享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14浏览次数:270

  2017年6月13日下午3:00,本学期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分享会在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如期举行。交流会邀请外国语与旅游学院丛义霞老师、艺术设计学院毛琛老师作经验分享。两位老师分别以英语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式教学为切入点,为在座教师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教改盛宴。



丛义霞老师从厦门市旅游酒店业发展趋势出发,对旅游酒店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她认为伴随着旅游酒店业的逐步发达,对从业人员的外语技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在英语技能方面。我校外国语与旅游学院七个专业虽各有专精,但十分重视基础英语的教学,在课程比例中加大英语课程的占比,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国际邮轮、空中乘务等专业开设英语口语课、日语口语课,加强对学生外语技能的培训。通过外语课程的系统教学,部分学生已经成功应聘到航空、酒店、邮轮等诸多涉外领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除此之外,丛老师还分享了个人作为一线教师,在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她认为从事教师职业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重视自我发展。教师应该学习开发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多学习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颖的教学模式,从意识改变出发,落实到行动改变之上,让自己能够在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认为随着信息化逐步发展,教师上课的过程逐渐成为“与手机PK的过程”,要真正把学生从手机上抢回来,教师必须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改良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嘴、手、脚全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毛琛老师从我校室内设计专业新建工作室为出发点,对高职教育中的“工作室制”、“项目式”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认为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教研室和任课教师要看清专业方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随着室内设计行业不断变化发展,对人才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设计业,设计美学原则等核心是固定不变的,设计软件、设计思路、设计创意等流程日新月异,因此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室内设计专业教研室开创了“工作室制”和项目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以工作室为依托,带领学生完成真实的设计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亲历设计流程、设计问题并学会去解决问题。工作室是对外盈利的,因此教学中的项目均为真实承接的项目,学生能够跟随老师实现一种“师徒制”的学习模式。目前,我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已经完成的承接项目有“3W咖啡厅”软装设计方案、“格林豪泰”厦大店软装设计方案。室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不仅仅停留在日常教学,而且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梯队式”模式,以老带新,由高年级学长学姐带领低年级学生共同做项目,实现课堂中的人才培养梯队。在最终的课堂考核中,教师也采取投标式的方案设计考核,真正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真实的学习情境,锻炼实践技能。



我校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方悦教授听取了两位老师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教改经验,她认为一线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多思考教学质量提升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教师要转变“质量观”, 立足本职教学,打开教改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平台,开创出适合本专业、本班级的教学模式并形成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来自各二级学院的十余位专任教师也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个人见解。人文社科学院赖满瑢老师认为,高职学生需要经过“3+5”两个阶段,即3年的高职专业学习加上5年的职业生涯发展,一共8年的时间才能够孕育出较为完善的职业人格。而在高职3年内,专业教师对学生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职业人格,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艺术设计学院郝金龙老师从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出发,认为学校今后要加强对教师外出学习的支持力度,外派专任教师到专业排名领先的高校学习、进修,加强教师与专业带头人、行业领导者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与深度。外国语旅游学院李秀芳老师对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制度、薪资待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